将终结视为刻意设计的一部分,将彻底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。从包装到时尚,新奢侈主义的要义正在于设计那些注定消逝的事物
在这个充满气候焦虑与过度消费的时代,最具创新性的设计恰恰是那些不留痕迹——或者说专为消逝而生的作品。可降解性不再被视为局限,反而成为珍贵特质。我们正在见证一种挑战耐久性执念的新美学,它拥抱一个颠覆性理念:美,存在于终结的能力之中。
这不仅是关于减少影响,更是为消逝而设计。如今,物品可以在诞生之初就预设终结,其短暂存在反而成为身份标识。
会分解的设计(为何这是好事)
奢侈级可堆肥设计正在那些曾崇尚永恒的领域兴起,包括时尚、包装、美妆与酒店业。
丹麦品牌Ganni与生物技术工作室Modern Synthesis合作推出的Bou手袋,采用细菌纤维素与可降解材料制成,确保数年内实现零残留。
法国设计团体Paulin Paulin Paulin推出的酶处理天然材质座椅,虽不能永存,其文化与生态价值却远超物理存在。
在产品设计和材料研究领域,生物可降解性的概念正在重新定义设计逻辑。荷兰 Studio Klarenbeek & Dros 工作室开发出了由微藻类制成的可 3D 打印生物塑料。他们的产品不仅具有可持续性,还能融入土壤,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,完成自然循环。
另一项突出的创新来自德国品牌 Organoid Technologies,该公司提供由麻纤维和石灰制成的吸音板,在其生命周期结束时可完全生物降解和堆肥。
转瞬即逝的室内美学
在家具设计领域,可降解性正成为重要维度。设计师们尝试用有机材料平衡临时耐用性与精致美学。
据Startupbusiness分析,关键的新兴技术包括生物来源的 3D 打印和天然复合纤维,它们在提供技术性能的同时还承担着环保责任。这将产生重量轻、可定制和可堆肥的物品。
Studio Klarenbeek & Dros将生物塑料拓展至实验性家具,创作出可降解的椅具、灯具与墙面模块。
诗意包装:优雅地消逝
食品和化妆品包装是生物降解性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。与 2000 年代的棕色和绿色极简主义不同,如今的可堆肥设计具有装饰性、感官性,并讲述了一个故事。
意大利公司 Favini 用葡萄皮、柑橘皮和玉米等农业废料生产纸张。许多美容品牌使用他们的 Crush 系列产品来制作完全可生物降解且视觉效果优雅的包装。
同时,在韩国,设计师 Yeongseok Go 创造了海藻纸,这是一种基于海洋藻类的塑料替代品,专为一次性包装而设计,可在几分钟内溶解于水。打开包装这样一个简单的日常动作变成了一种有意义的仪式。
会变形的时装(以及它的消逝)
时装业面临着双重挑战:创造既美丽又无常的服装。我们的目标是设计出性能良好、动作优美、给人带来愉悦的服装,同时避免在垃圾填埋场或海洋中长期浪费。
Stella McCartney最近推出了一系列服装和配饰,这些服装和配饰采用了 Radiant Matter 公司开发的可生物降解亮片和 Keel Labs 公司生产的藻类纺织品。他们的努力代表了未来主义美学与近乎零环境影响的完美结合。
同样,Charlotte McCurdy 和 Phillip Lim 在 MET 服装学院展出的藻饰连衣裙也彰显了可生物降解高级时装的潜力。
无常之美的新境界
可生物降解设计要求我们从根本上转变观念:我们必须接受设计过程的终结。这意味着要把每件物品都看作是一个大循环中的一个阶段,与时间、身体和环境进行对话。
这种 “无常 ”美学并没有否定奢侈品,相反,它重新定义了奢侈品。真正的奢华在于能够让世界变得比我们发现它时更好。它不是为永恒而设计,而是为记忆而设计,强调感官冲击而非物质价值。
最终,消失的东西可能会在我们的脑海中、在地球上、在后代的想象中延续更长的时间
Paola Toia
编辑与数字策略顾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