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仿生学、活性材料到实验室培育面料——当单纯模仿自然已不够,责任设计的先锋领域正在重新定义规则
在后工业时代,设计不再以机器为范本,而是向自然汲取灵感——并非现存之自然,而是经技术增强、进化与重构后的可能性。
可持续设计的新美学绝非怀旧。它不追求复制自然,而是致力于有机与人工的融合。"超自然"新思潮由此诞生:藻类、细菌、昆虫与培养组织成为基础,创造出具有生命特征甚至智能的物件、空间与服饰。
这种趋势不仅反映美学变迁,更体现着打破自然/人工、生命/合成二元对立的深层文化渴望。当下最具冲击力的项目往往存在于这些界限之间:植物在3D打印家具上生长,灯光随心跳律动的世界正在成形。
超越模仿的自然
如果现代主义将人类奉为万物的尺度,那么今天,生命系统本身成为了新范式。
仿生设计中,蜂巢结构可启发建筑物流系统,鱼鳞肌理能影响科技面料研发——但这仅是起点。某些工作室正推动更具突破性的自修复、光敏感与可生物降解材料,这些材质不仅仿生,更具备真实生命特征。
以Biobased Creations为例,他们在2024荷兰设计周展出由土豆皮、菌丝体与发酵厨余打造的室内装置,实证废料如何蜕变为资源、美学与设计语言。更多动态可见Instagram @biobased.creations或访问官网biobasedcreations.com。
创新企业ScobyTec则通过细菌与酵母培育植物基材料,其耐用性媲美传统皮革却完全零残忍。这种可生物合成、自适应循环材质已获多家时尚品牌测试。追踪进展请关注Instagram @scobytec或访问scobytec.com。
会生长的设计(字面意义)
当代设计师不仅塑造物品,更设计其生长方式——无论在实验室或自然生态中。
藻类养殖研究正推动时尚与建筑革新。藻类吸收二氧化碳、快速生长且完全可降解。例如Studio Klarenbeek & Dros利用北海微藻开发3D打印生物塑料,其作品兼具可持续性与诗意美感。Instagram关注@klarenbeek_dros。
细胞培养纺织品是另一前沿领域。初创公司Modern Synthesis研发的细菌纺织物能在受控模式下生长,形成可随湿度光线"进化"的创新材质——宛如具有生命的时装。详情见Instagram @modern_synthesis。
后自然的未来魅力
这种新视野不仅是生态的,更是未来主义的、混合态的,有时甚至带有外星特质。
超自然设计运用超越现实的自然美学:设想触手状的居所、共生表面,以及仿佛会呼吸的灯具。某些作品像来自生物荧光森林,有些则似有机科幻电影的造物。这种美学不追求舒适,而聚焦进化。
目标已从回归原始自然,转向创造形式与功能的新生态系统。
此类理念将在2025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达到高潮(5月10日-11月23日,预展5月8-9日)。策展人Carlo Ratti将集结设计师、生物艺术家与研究者,共同探索"与生命共同设计"的深层意义。最新资讯请关注@labiennale。
未来是活的——且正在被设计
在气候危机与产品过剩的时代,重要的设计不再是量产,而是优化生长。
超自然设计不是趋势,而是范式转移。它重新定义材料、寿命与美的认知:每件物品皆被视为有机体,拥有生命周期、承载责任,并与使用者建立共生关系。
或许设计的真正未来,不在于模仿自然,而在于与自然结盟。
Paola Toia